作者:张新宁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通过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深刻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重大意义。
■ 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抓住了重点
经济体制是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指国家经济组织的形式。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经济体制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体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表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也表明生产关系和上层关系的反作用。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理顺经济体制与其他体制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种类繁多的体制机制中抓重点、抓关键,有利于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其他体制机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率先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均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方面的体现机制的创新,实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为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等作出了部署,如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 如何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以经济制度改革为牵引,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其中蕴含的系统论要义。
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当前,在经济体制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形成。中央在政府和市场关系领域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正是基于准确分析该领域的基本矛盾基础上做出的正确决定。
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两点论、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明确市场和政府各自的功能定位。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更好发挥作用。政府不是退出、不作为,而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如果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做好主次之分,没有明确战略定位,就处理不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难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我们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经济体制看作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注重发挥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同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这就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加重视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解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全面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的传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的传导作用,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价值旨归、根本任务、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
在领导核心方面,要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和发展我国的政治优势,并以此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
在价值旨归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因而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与性质所决定,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在根本任务方面,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新时代新阶段,新质生产力正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属于生产力范畴,政府职能转变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在发展方向层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前,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