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王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3-05-15 15:5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王娟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进行了深邃思考,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在思想、学理、话语层面彰显了高度的原创性、精准的概括性、鲜明的标识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合思想富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结论,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重大意义以及内在规律的最新概括和高度凝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和典范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成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围绕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原创性命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把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把我们党的现代化理论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系统思考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的重要体现,是与时俱进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体现,是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我们党拓展中国之路、创新中国之治、升华中国之理的宝贵思想结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合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党的二十大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坚实基础上,正式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一着眼未来30年的使命任务,既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从“推进”提升到“全面推进”的崭新历史阶段,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方式和实现路径长期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这充分表明,经过我们党长期探索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全方位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走向了战略稳定、迈向了成熟境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必经阶段。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宏伟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发挥着全局性、系统性、根本性的指引作用。它从宏观到微观、从要求到方法贯穿融入到战略布局的方方面面,使战略布局充分体现和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以及若干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如何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引。

  ■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要的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为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他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来对待,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中来考量,从而让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中国人民的命运同世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已成为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它既来自中国又造福世界,既立足现实又洞见未来,既尊重自主又凝聚合力,深刻蕴含着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的大智慧、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大格局。

  中国坚持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倡导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之成为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摒弃“丛林法则”而坚持和平发展,不搞“国强必霸”而推进合作共赢,超越“零和博弈”而追求和合共生,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塑造了行天下之大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特别是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坚定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先后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强劲的确定性稳定性力量;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让共建“一带一路”真正成为可信赖、高质量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设想丰富多维的时代内涵,为推动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为引领人类文明多元共生标注前行方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重大论断:“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深刻表明,“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之间存在因果逻辑关系,两者具有内在同构性与深度耦合性。正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辟,才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引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变革。作为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精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体现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精粹,成为牢固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和“五大文明”之上的崭新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形态谱系。

  文明作为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它的多样性既是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重要表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与开放性的主张,是对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交流互鉴的真诚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事实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只有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承认并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才能不断丰富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围绕如何对待不同文明、如何实现文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类文明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反对所谓的“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坚定表达了维护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论证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文明不等于西方文明,确凿而有力地向世人昭示了“世界上本没有所谓单数形式的‘未来’,有的只是复数形式的‘未来’”。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