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魏向东:对“历史主动”的哲学思考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3-04-14 14: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魏向东 (作者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主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论述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有力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而且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什么“能”、为什么“行”的关键所在。从哲学视角对“历史主动”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以把握其内涵的辩证智慧很有必要。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 历史主动是“知”与“行”的统一

  “历史主动”的过程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规定与必然要求。历史主动的“知”不是抽象思辨的“知”,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知”,集中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历史主动的“行”不是盲目的“行”,而是关乎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行”。

  历史主动的“知”不是与其“行”无关、无涉的“知”,同理,历史主动的“行”也绝不是离开其“知”而“行”的“行”。历史主动的“知”与“行”始终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个“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辩证统一过程。任何把“知”与“行”相割裂的“历史主动”均不是真正的历史主动,也势必会在实践中以失败告终。

  ■ 历史主动是“时”与“机”的统一

  所谓“时”,其要指为时间性。所谓“机”则是一个空间概念,世界、宇宙、场所等均是它的具象之在。“时”与“机”相结合后为时机、机会、机遇,是两者辩证统一的结果。

  “时机”就是人自身在对象化活动中的实践条件,实践条件成熟与否,也决定做某“事”的契机是否真正到来。并且,“时机”的存在不是一种“常在”,而是一种“偶在”。因此,一般而言,如果人们在“时机”到来之时能够抓住并利用它,那“时机”就意味着良机;反之,如果人们在“时机”到来之时未能抓住并利用它,那“时机”就意味着危机。

  以此观“历史主动”,很显然,这一概念是对“时”与“机”辩证统一过程的确切认识与把握。也就是说,历史主动内在表现为通过对“时”与“机”相统一过程的全面、具体的考察、分析与判断,进而抓住并利用“时机”,以对国家之“事”、民族之“事”、人民之“事”等等进行筹谋与擘画。

  ■ 历史主动是“利”与“义”的统一

  创造历史的主体不是英雄,也不是神或者上帝,而是人民群众。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发挥历史主动,归根结底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就是历史主动的“利”,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检验是否真正发挥历史主动的“试金石”。

  历史主动的意义之一是破除现实中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弊病等,进而维护、捍卫并弘扬公平正义。只有这样,历史主动才真正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人民正义的一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边。这就是历史主动的“义”。

  历史主动的“利”和“义”是统一的,即历史主动的“利”的根本人文旨趣就是要推进历史主动的“义”;而历史主动的“义”的核心现实所求则在于实现历史主动的“利”。反观西方一直标榜鼓吹的“公平正义”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平正义,不过是资本逻辑的附庸而已,所以在本质上也就谈不上什么“历史主动”。

  ■ 历史主动是“成人”与“成物”的统一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关系,这种关系的本然状态应是人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双向确认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成人”与“成物”相统一的辩证过程。然而,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些实践活动在总体上总是表现为以牺牲绝大多数人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利益,以牺牲自然来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发展方式只会带来人的异化、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交织叠加,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等等。这样的发展只会让“人”不能真正“成人”,“物”不能真正“成物”。

  历史主动既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又保持高度的历史自信;既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又维护、捍卫和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既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又重视人类社会自身的有机性、系统性,等等。历史主动是一种合乎自然之道、社会之道、历史之道、价值之道的科学主动,是“成人”与“成物”的统一。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