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国家博物馆的时空功能与格局定位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3-01-18 10: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樊志宏 张学标(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湖北省艺术研究院)【本文是2022年度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重点课题(编号HCYK2022Z01)阶段性成果】

图片来源:长江头条

    在人类文明生态体系中,博物馆一直都是最为真实、最为忠实的文明记忆枢纽平台。不过,现有博物馆往往专注于或者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地域、或者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时段等的文明记忆记载,往往依赖于基于科学理念原则指导下的真实文物、化石、遗迹、遗存等的展示展演,而鲜有能贯通人类文明从诞生到当下演进历程的全时空系统展示,鲜有能把散点式的真实历史信物有机融入到连续性的文明演进进程中的文明博物馆,其中尤其缺少讲述人类如何从大河之畔、丘陵之中走过万水千山、万载千秋来到当下的大河文明博物馆。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人类文明体系中未曾中断的大河文明典型代表之一。因此,在世界曾经孕育过原生文明的大江大河中,长江是其中少有的几条有文明历史渊源、有文明演进使命去填补大河文明博物馆这一空白的江河之一。这是拟建中的长江国家博物馆及其配套功能系统必须为长江文明自身、为中华文明复兴、为人类文明永续所担负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其时空功能定位和时空格局定位都应该围绕于此来进行系统认知与谋划。

    ■ 长江国家博物馆的时空功能定位:

    记忆展示平台 交流互鉴载体 求解未来枢纽

    人类文明是持续演进的复杂适应系统。因此,长江国家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应该是人类文明系统的一个重要记忆展示平台、交流互鉴载体、演进枢纽体系。它让人类世代都能够穿越四维时空,触摸人类文明从采摘渔猎到农耕游牧、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演进历程,观瞻人类文明从山川丘陵走向大河主脉、奔赴海洋沿岸、直至全球的延展路径,是展现大河流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全貌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博物馆,是能够贯通演绎人类文明源起与演进、现代化勃兴与发展的文明演进博物馆,是既能回望历史、又能研判当下、还能前瞻未来的四维时空文明博物馆系统。

    基于以上定位,长江国家博物馆应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功能:

    一是文明的“自我解读”功能。对于坐落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时空交汇点上的长江国家博物馆来说,其应该成为构建中华民族世代讲好大河文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承载,成为增强民族认同、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强大精神支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求解人类文明历史演进进程提供一个枢纽平台,以便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能更好地溯源大河文明的起源及演进历程、认知大河文明的基因谱系、求解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探寻人类文明起源、现代化起源等重大命题,求解李约瑟之谜、大分流之谜等重要问题。

    二是文明的“交流互鉴”功能。在人类文明发展进入到新一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各大文明体之间是隔阂还是交流、是冲突还是交融、是基于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这是在这一历史时空关键点上的人类文明命运大主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之路,都不可能浮在文明的表层形式上,都必须要深入各大文明体的精髓和血脉,经历深刻变化甚至于重构。因此,长江国家博物馆必须以承载以下功能为其使命——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等的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共同记忆体的育成演进,构筑重要的时空平台支撑。依托于此,我们能够得以在对大河文明进行了更为全面、更为系统、更为深入探知的基础上,为人类有史以来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及其他文明之间的第一次平等交流互鉴,打造一个能容纳、覆盖并超越一切隔阂与纷争的“人类文明论坛”。

    三是文明的“求解未来”功能。对未来的期许和探索,是人类文明一切进步因素和步伐的根本牵引动力。长江国家博物馆应该基于对大河文明基因体系全面认知、保护传承的促进支撑,基于对各大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鉴的促进支撑,建构成为这一牵引动力的重要载体:于中国来说,应该为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的探索创造,提供新的动能、新的空间、新的系统;于全人类而言,应该为人类文明未来之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一个求解与指引的重要枢纽平台和永续不竭的价值动力支撑。

    ■ 长江国家博物馆的时空格局定位:

    武汉是集大成的最佳时空枢纽之地

    探寻长江国家博物馆在人类社会时空格局中所应处的位置,需遵循天文时间、地质时间、历史时间、人文时间等四维时间的指向,凸显时空格局中四个逻辑——地理人文逻辑、历史人文逻辑、现代化人文逻辑和未来文明发展逻辑——的导引;需以达成中华文明先人前辈、当今吾辈、子孙后辈的跨时空意志共识为原则,并以承中华文明渊源之流长、汇人类现代文明之光芒、创人类未来文明之新态为目标所在。

    正如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博物馆会晤印度总理时所指出的,“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循着以上所述四个逻辑的导引来看,长江国家博物馆在时空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就自然天成地归属于武汉三镇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内。

    一是从地理人文逻辑视角看。大河文明中心承载地带的演进规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而不断迁移的。近些年,一些历史人文学者认为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原始稻作农业起源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势低洼地带的山间盆地与河谷阶地上”,被称之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南方道路”。这些地区水热资源并富,气候条件最适宜人类生存发展,既能轻易地获得生命所必需的充沛淡水资源,也能在汛期很容易地登高而避险,因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孕育摇篮地之一。

    从武汉长江文明传承发展资源空间谱系来看,武汉地区的历史遗迹遗存大多分布在西起九真山(索子长河)、东至九峰山(九龙水库)的东西山水连绵带上,该山水连绵带上接武当、下衔庐山,依偎汉江、横断长江,处于江汉平原与大别山余脉交会区域,恰好位于中国山水宏观地理格局的关键节点。而这条山水连绵带中,龟山、蛇山“锁大江”之形胜处,即武汉“三镇”核心区域,更是大量历史遗迹遗存密布区域。

    二是从历史人文逻辑视角看。武汉长江文明传承发展资源空间谱系几乎涵盖了中国每个朝代和重要历史年代的标志性遗存遗迹。例如上古时期的禹功矶,商代的盘龙城、中分卫遗址,周代的鲁台山古墓群、熊家岭楚墓,春秋战国时期的行吟阁、清河桥古桥遗址,汉代的五谷城遗址,三国时期的黄鹄矶、却月城,东晋的临嶂古城遗址,南北朝时期的宝通寺、嵩阳寺、唐代的北洋桥,五代的斧头湖窑址、湖泗窑址群,宋代的古琴台,明代的龙泉山、明楚王陵、龙王庙,清代的两湖书院、保寿桥、归元寺等。再加之汉江越来越被认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母亲河,因此,武汉应是促进黄河与长江南北文化交汇的最佳时空枢纽。

    三是从现代化人文逻辑视角看。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武汉作为全国性工业、科教、文化、商贸中心,建有诸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及东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法生态城等文化资源。在历次文明嬗变中,武汉均以全国经济、交通、文化重镇地位,成为传承长江文明精神要义之典范城市,始终领衔着长江文明发展的前沿。

    四是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逻辑视角看。武汉虽居内陆腹地,但兼备陆运、水运、海运枢纽功能已久,民国以来一直是长江内河海运之顶点;武汉虽居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内,但在中国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产业文明进程中却发挥了先锋和主导作用。因此,从时空功能定位来看,武汉是最适合推进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等的交流互鉴,并探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功能性枢纽之一。

    综上所述,武汉三镇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坐拥江汉朝宗、龟蛇两山、武昌古城、汉口老城、汉阳古迹、辛亥革命博物馆及红色文化、武汉长江大桥等人文重地,必然是整个长江流域享有地理人文格局、历史人文格局、现代化人文格局和人类文明未来格局枢纽之集大成的首选之地,成为长江国家博物馆及其配套功能系统在时空格局中定位的天成之地,也是最能凝聚中华民族跨时空意志的民意之地。

【编辑:余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