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刘同舫: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共同发展的文明价值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3-01-11 16:3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刘同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强调任何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落下,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刘同舫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的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展现为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2022年3月9日,在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的一个展厅内,工作人员在整理展示的茶花。茶花种植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浙江持续打造共同富裕的“改革高地”,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华社 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切实把握好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强调任何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落下。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归根结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

展现为总体意义上的全体人民的富裕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龙凤村(无人机照片)。广西贵港市的荷花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依托荷花种植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不断延长以“荷”为元素的产业链,开发培育出脆莲、藕粉、荷叶茶、藕糖等深加工农产品。在此基础上,贵港市还通过构建“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定是具体的富裕,是具体的总体,而不是抽象的总体,最终要落实到“现实的个人”,因而在坚持共同富裕的整体性思维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各地区共同富裕具体实际的分析把握。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维度上的富裕,而不是只强调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而忽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系统方法,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纳入共同富裕的整体视野之中,而不能割裂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有机整体联系。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在共同富裕的总体和全局中理解和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共同富裕走向局限和僵化理解。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的富裕,而是具有差异性的总体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面对全国各地区不同实际的复杂情况,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只有在共同富裕的整体中有机分析各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情况及其差异化原因,才能在实践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效落实,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

展现为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贡献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2021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发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追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与国际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世界,洞察人类社会进步趋势,回应和解决人类性问题,助推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建设,践行时代使命、展现大国担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行动。

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最大政党,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时代命题,主动凝聚全人类共同利益,主张加强国际合作以消除“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和平、合作与共赢而非战争、对抗与“零和”的方式,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一创新性的全球治理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发展、对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理念的时代表达以及对无产阶级政党国际情怀的重新诠释。与西方传统学说建构的思维路径和文化基础不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将国际社会现实和世界各国诉求作为立论根本。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思维上主张世界各国和人民的普遍合作、共建共赢的命运一体观,在实践主体上主张各国人民参与的全球治理观和世界自治观,在实践内容上主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共同治理的总体文明观。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行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现为主动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2022年8月21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南一线医护人员交流。应南苏丹政府邀请,中国专家组8月19日抵达朱巴,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新华社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从双边层面、多边层面、地区层面以及全球层面致力于联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通过资金支持、经贸伙伴关系、合作创新等多种方式和路径,持续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动和贸易畅通水平,拓展了“朋友圈”和交际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鸣。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从亚非欧大陆到全球范围,从成员国到国际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合作、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其他政党的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构筑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共同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中国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承担了大国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展现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国方案

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区,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受勋后通过观礼台(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宗亚 摄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然而,当今人类社会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成为这一时代的突出特征,世界范围内的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等威胁国际公平正义的危机日益加重。中国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和世界秩序,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同样需要中国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而提出的切实方案,其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国际局势更加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贡献中国方案,也为促进人类文明永续进步提供价值准则和精神动力。

中国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和平发展原则、合作共赢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坚定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义斗争,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非、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力求推动建设公平正义的国家环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性互动过程,既促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公平正义的国际轨道上逐步实现,又促使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展现为世界发展提供动力的中国行动

佩列沙茨大桥长2440米、宽22.5米,连接隔海相望的克罗地亚领土,是中克建交以来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中国、克罗地亚、欧盟开展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项目。大桥自2022年7月26日通车以来,已经有超过100万辆汽车安全驶过,运行状况良好。这是2021年7月28日在克罗地亚南部的小斯通湾附近拍摄的佩列沙茨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社发(卡加利耶摄)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累计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对外直接投资1.2万多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助力全球经济实现更加稳定和平衡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通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不断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为世界进步提供强劲动力、带来全新发展机遇。通过召开或参与北京AEP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探讨世界发展问题的主题会议,建立和推动实施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专项贷款等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运转,中国积极主动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让世界人民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持续以中国崛起助推世界发展,以大国担当和积极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仍将继续履行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通过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建设更高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作为世界发展“引擎”的牵引作用,努力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提供强大动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谋福利、造福祉。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秉持负责任大国的态度,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承担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时代使命,自觉彰显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意志与决心,努力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本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编辑:余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