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王思璇: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2-06-20 09:4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王思璇(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发挥各门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增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时代新人

  高校作为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的责任高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其立身之本,需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之问。课程思政作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它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

  课程思政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新时代发展形势新变化。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传递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新时代高等教育新要求。高校既是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技能的学习提升之所,也是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德性的锻造修养之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更加迫切地需要面向世界发展趋势、立足社会现实需要、朝向伟大复兴梦想,利用高校教育主阵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引领与价值引导,着力培养心系国之大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需要。如果高校的教育只专注于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提升,那么培养的学生就与为求一技之长的学徒无异;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具体的学习实践相结合,就会沦为空洞的说服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统一起来,实现知识传递和思想引领的有机融合,既培养学生深厚学科知识、精深技术技能、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境界的全面提升。

  ■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课程,但又不是唯一的课程,其他课程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立德树人任务所需,也是教育改革实践所需。

  要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建设方向上的同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回答的正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二者的核心是育人。高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帮助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体现,理应同思政课程一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社会主义大学性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在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各类课程、各门课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

  要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同行。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实效,就要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坚持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贯彻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提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就要立足各类课程的专业特色,在思政课的“领舞”下“共舞”,既要传授有温度、有厚度的知识,又要引导正确观念的形成和人格德性的养成,形成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政治认同、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的育人合力。

  ■ 抓住关键环节精准着力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应挖尽挖”“应挖精挖”人文社科类课程中的审美情趣、优秀传统文化、人格道德、法治精神等元素,挖掘理工科类课程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等元素。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教师虽然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特长,但是育人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崇高追求的人作榜样模范。教师要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上不断创造新业绩。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仅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也要率先垂范,坚定信仰,不断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说服学生,用敏锐的专业眼光引导学生。

  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引导学生,而且建设的成效见诸于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将思想理论知识生硬地添加到每一门课程中去,而是结合具体的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进去,否则课程思政就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课程才能赢得学生的青睐。课程思政的效果集中反映在学生对“政理”“学理”“事理”的认知与提升上。

  【编辑:余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