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欧阳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讲好“中国之理”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2-05-27 10: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首次系统性提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高等教育既是其中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承载着特殊使命,包含着引领科技进步、社会进步、文化进步,尤其是培养能够参与和促进这些进步的高端人才的使命。同时,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学人的时代使命和思想追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基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系统化、深层次地讲好“中国之理”。

  “中国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包含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道路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结合起来。我们脚踩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既具有世界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之治”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体现着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更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能够走到今天,有其特殊的制度优势、制度特色和功能发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我国制度体系进行了革命性重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之上,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根本制度依托,“中国之治”是“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在独特的中国之路、独到的中国之治基础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也应该讲好“中国之理”。

  中国之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思想上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相结合。先后经历了中国的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传承与探索,变革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记载并凝练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逻辑、建设逻辑、改革开放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逻辑,构成了中国之“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内容。

  中国之理是我们通常讲的“道理”“哲理”,更是一种“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多种成果、多种形态,成为我们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武装。探索和创造“中国之理”,现在看来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多年来我们向世界全方位学习,又依据于中国的实际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创造,现在看来西方理论难以全面准确地解释中国,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自己来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基点上我们才有足够底气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更有信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如今,中国的制度优势越来越转化,创造出了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个“世所罕见”的奇迹,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有突出表现,也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得到更加积极的应用和更加有效的拓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讲好中国之理,对中国实践进行“思想解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本文由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采访整理)

  【编辑:李建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