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力冲刺 “抢”字为先

长江时评 > 焦点

2020-07-27 09:39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见习记者刘珍

  二季度经济逆势反弹,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武汉交上疫后重振“必答题”答卷。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振奋精神、危中求机,做好“抢、快、干、稳”四篇文章。

  四篇文章,“抢”字为先。着眼当前,机遇要抢抓,项目要抢落地;放眼长远,城市发展未来也要抢,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当前,全市上下为加快疫后重振、交出全年好成绩,正在全力冲刺。

  抢机遇,争分夺秒不等靠

  7月24日,“第三批科技成果转化·中科院人工智能专场”在线上举办。中科院相关院所带来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等15个项目签约落户武汉,总签约金额超6亿元人民币。

  就在几天前,中科院支持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签订。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也已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

  让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武汉争分夺秒,因为机遇稍纵即逝。

  6月4日,商务部发布支持武汉片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20天后,“闪耀武汉之夜”——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暨武汉仲夏消费季即启动,22家企业累计让利15亿元惠及武汉市民。

  落实中央纾困惠企政策,武汉市进一步优化了汉融通平台金融服务功能,全力推进600亿元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发放及贴息,推动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将金融活水更快引向各类市场主体。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内陆城市开放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陆权时代,谁把路“铺”得好,谁就更有主动权。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进国铁、城铁、地铁“三铁融合”,建设“高铁上的武汉”。进一步推动沿江高铁、武西高铁、武贵高铁等建设,构建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通道,加快构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把东西向打通、南北向畅通,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交通枢纽功能,打造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武汉天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迈出新步伐。7月21日,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指挥部成立,总投资53.1亿元。

  抢抓机遇,要着眼于“新”,在“新基建”等新兴产业上抢占先机。

  7月20日,武汉市印发《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武汉市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突破性”字眼引人注目,武汉要做新经济领军城市的决心可见一斑。

  抢落地,狠抓落实不画饼

  7月20日,包括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在内的“四区两院”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最早启动的一批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是武汉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投入。

  这一项目,距国家卫健委决定在武汉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不到3个月。关键节点在6月28日,武汉市委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3年内重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下半年,武汉市还将完成1万张可转换传染病床位的储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秋冬疫情反弹,做到有备无患。

  大城重启,开工即决战,上场就冲刺。

  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项目落地不动摇。上半年,武汉市新开工项目实现新突破,新开工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迈瑞医疗武汉研究院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99个,总投资5780.7亿元,实现了省、市级重大项目年度目标“双过半”。

  项目“落不了地就是画饼”。武汉市落实全市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和三级协调机制,实打实、硬碰硬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按照“项目等资金”的要求,再梳理、再研究、再补充申报一批重大项目,每周调度、每月督办。组织全市集中开工,能早则早、能开则开,力争下半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0个。

  抢未来,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7月21日、22日,武汉市委主要领导先后赴青山区(武汉化工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调研集中指向两个字:“创新”。老工业基地要忍住“阵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加减法”,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整合优化发展空间;新型研发机构要“活起来”,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让“四不像”这样的“新”型共同体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院士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则为武汉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该计划后,得到了刘经南、丁烈云、谢先启、余少华、姜德生等在汉院士的热烈响应。院士们认为,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能够助力武汉把科教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资源、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放眼长远,要抢一个“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

  今年以来,武汉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调节气候,厚植土壤。6月18日,《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发布,武汉创新环境指数、营商环境指数、2020年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皆位列第六,市场环境指数位列第七。经济发展长期靠环境,排名数据不断前进,让人对武汉的发展后劲充满信心。

  

  【编辑:李尔静 吴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