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把握精髓要义 踔厉奋发新征程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2-11-24 20:2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11月18日,武汉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召开,来自在汉高校、党校、社科院等社科理论界专家代表作学习交流发言。长江日报现摘要刊发部分发言。

    ■ “六个坚持”

    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梁伟军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概括为“六个坚持”。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为党团结带领人民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站稳根本立场。形成为人民所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才能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坚持自信自立,才能坚守重大原则。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把握引领时代。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解答时代课题。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要求,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掌握科学方法。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罗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了四个方面,强调了实体经济的建设,强调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的战略引导作用,强调了新型的工业化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强调了要做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准确、全面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方向,有三对关系需要处理好。

    第一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落脚点是企业,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强化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是处理好传统行业和前沿行业的关系。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技术进步、技术前沿,但也容易忽略传统行业。在武汉乃至全国范围内,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前沿产业的增速明显,但传统行业依然在经济中占比大多数。未来如何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创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三是处理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制造业的占比如果下降过早过快,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影响就业,导致产业空心化,削弱经济抵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也不能片面强调制造业的比重,不应把制造业的实力和制造业的比重简单地画等号。同时也要坚持鼓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的竞争性。

    ■ 把文化作为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袁北星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自强贯穿报告全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新征程上,要继续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指导思想、使命任务、方针原则和实现路径。新征程上,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中国特色,确保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顺利实现。“五大使命任务”明确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三个面向”“四个坚持”把握方针原则,“五条路径”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思想人文支撑。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都需要把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 总体国家安全视野下

    如何进行超大城市治理

    赵立新 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超大城市治理创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价值遵循。

    一是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超大城市治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流动性、高风险性特征,党的力量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将超大城市的千头万绪治理环节理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的“碎片化”问题。

    二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化成的德治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城市治理释放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能真正发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量转化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理念。

    三是发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优势。城市拥有相对完整的执法、司法和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应充分发挥法治功能,让城市治理全过程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四是激发社会活力,发挥人人参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优势。超大城市市域范围广,利益诉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是发挥信息技术等各类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的智治优势。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安全风险相互交织,需要以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 中国式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全面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重点在于消除相对贫困,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7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减贫事业也加速推进,这项工作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结果,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行为,全体人民都有追求发展、勤劳致富的机会。

    第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要求。共同富裕必须久久为功,长期不断为之奋斗。同时,我们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问题制约着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推进实质性的进展。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要靠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坚持把经济总量“蛋糕”做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才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高质量发展能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确保稳定持续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 构建新枢纽、新优势

    是武汉的必然选择


    樊志宏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的工作纳入一个战略体系中进行部署,第一次集合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表明,我们党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引领性发展的核心动力、关键要素和前进路径的认识,又有了更为深入、更为科学的卓越洞见;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长周期规律的认识,又有了更切合实际、更具实践性的总体安排。

    对于作为全国科教重镇、担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使命任务的武汉来说,必须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切实落实好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枢纽、新优势。

    打造新的“动力——发展闭环”,构建新枢纽、新优势是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武汉应依托现有基础,不断提升武汉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努力形成人才引领的竞争优势,着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工程建造、商贸物流等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基础研究、人文社科等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在全球新领域、新赛道、新范式的引领性优势、垄断性地位,占有更多份额的全球“创新租金”。

    ■ 坚守初心 倾力而为

    守护好母亲河


    周明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目标任务举措,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作为长江水利工作者,将坚守为党和人民守护好长江母亲河的初心,倾力而为。

    一是切实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长江,提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始终坚定“生态优先”这个前提、“绿色发展”这个导向,脚踏实地、履职尽责,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保障。

    二是深刻把握推动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坚决抛弃侵蚀自然、破坏资源的传统现代化模式。面向未来,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三是认真落实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水文是水利的基础,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着力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全力推进长江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更好服务“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建设,为美丽中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 深刻理解

    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徐赟 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其中“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是把握党的建设问题的重要遵循。

    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本质规定也同时意味着当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以党自我革命为前提。新时代党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方式将自我革命具体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将反腐败作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继续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实践,必将带来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性变化。

    增强自我革命的引领力是社会革命的关键。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自我革命同样也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在当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关键,在于自我革命的引领作用是否有效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因此,发挥自我革命引领作用,关键在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目标和结果。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自我运动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社会积极的筹划,这种筹划始终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符合中国的现实,反映中国人民的心愿,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与期盼,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它必将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变为现实。

    文字整理:秦孟婷  摄影:胡冬冬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