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吕普生:社区治理水平决定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2-07-25 10:2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吕普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城乡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国家与社会的联结纽带及互动空间。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最终需要落脚于和植根于城乡社区;人民群众的呼声诉求和美好生活期待,也需要通过城乡社区传递给党和政府。

图片来源:长江头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乡社区的治理水平,决定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次折射出城乡社区治理在重大事件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以武汉为代表的大城市通过联防联控、对口支援、方舱医院、重心下沉社区等创新性举措,在短短两个月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武汉依靠人民群众众志成城,依靠城乡社区这个坚实基础,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成为一座安全且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些都得益于社区强大的组织动员力、贯彻执行力。

  在疫情防控这样重大挑战中我们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彰显出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坚实基础,彰显出注重基层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无论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还是放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都必须进一步筑牢城乡社区基础,充分激活和有效发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注重夯实基层基础的显著优势,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让“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在社区中得到充分发挥

  当代社会,个人权利意识显著增强、个体利益日趋多元、个体较难应对突发社会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怎样将分散化的个体有序地组织起来,是基层治理当中面临的突出难题。

  加强组织建设是应对集体行动困境和有限个体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继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加强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这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主治理功能。要注重通过基层自治组织,激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治理主体意识、关注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参与意识、为社区负责的治理责任意识。三是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互助组织。邻里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层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依然有着深厚的互助文化。筑牢城乡社区基础,要注重激活邻里互助传统,以应对突发风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正式组织力量难以克服的治理难题。

  ■ 要推动人、财、物、职、权、责等下沉到基层社区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归根结底需要通过基层社区来传达和落实。

  城乡社区面临着人口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民生、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纷繁复杂的治理事项,可谓千头万绪,系于社区。然而,在现实中,城乡社区普遍存在事多人少、责重权轻、资源匮乏的治理矛盾,许多看得见的问题管不着也管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这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只有把社会治理重心落到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实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就提升了。

  具体而言,化解基层治理困境,必须从职权、人员、资源等方面推动治理重心下沉社区。在职权下沉方面,要最大限度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探索创新职能部门派驻社区的灵活机制,发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政府对于民众诉求的回应能力和回应效率。在人员下沉方面,要结合“平战结合”理念,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的常态化机制。“平时”要侧重业务指导与服务,“战时”要侧重应急响应和联合行动。在资源下沉方面,要着力解决“只派活不予物”的突出问题,推动资金、物资、政策、激励机制等治理资源随治理事项一起下沉社区。

  ■ 要让社区通过“智治”变得更强大

  在信息社会,数字技术是连结社区成员、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新纽带,也是应对突发风险、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新手段。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社区防控、居民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让我们看到“智治”对促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夯实社区基础,必须从信息接入、信息整合、信息使用等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通过政企合作加快城乡社区特别是老旧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农村居民对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可及性程度。二是建立与市区数字治理系统相衔接的社区数字化治理平台,开发适合城乡社区治理需要的信息终端和应用软件,加快基层社区水利、燃气、电路、公路、冷链物流、卫生、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将社区重点治理事务和民生服务事项纳入数字化系统,切实提高基层社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帮助有意愿的社区居民习得搜集和使用数字化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此外,还要建立数字化服务供给与传统线下服务供给模式的衔接与转化机制,避免“数字排斥”问题。

  ■ 社区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依托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应当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居住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基层社区成为党组织、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相互联系最为频繁的治理单元,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依托。社区党组织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否做好群众工作,事关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此外,社区事务绝大部分都是群众事务,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有效运用、创新和发展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筑牢城乡社区基础,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各领域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为此,我们需要推动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城乡社区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还要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种类、数量和质量,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总而言之,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末梢,基层治理的重点,必须追根溯源,引入源头活水,以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路径,破解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难题。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着眼于更深刻的时代背景,立足于更迫切的时代问题,与时俱进,从基层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编辑:余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