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后疫情时代的危与机②】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0-12-02 10:5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文/陶冬

陶冬_副本.jpg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

  要点:

  1.在经济活动恢复上,中国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2.为了防范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美国联储可能会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很久。游资不仅在美国,也在其他地区制造出金融价格上涨。这种上涨似乎和企业盈利、经济环境关系不大,太多的钱总要寻找出路。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这场经济衰退的一个转折点,全球经济不可控的不确定性逐渐向可控的不确定性转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触发了十年一遇的市场灾难和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停顿。这是一场惨痛的经历,生命与财产遭遇摧残,就业与信贷一片凋零。疫情发生后几个月,便开始讨论“后疫情时代”,实是人类的幸运。

  必须要说明,其实病毒并未远离,人类距离“后疫情时代”尚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对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静下来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后疫情恐慌时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传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西班牙病毒在欧洲的流行,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曾经在1917年、1918年和1919年连续制造大流行,并非一次过的疫情。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所以不要因为新冠疫情的暂时平复而掉以轻心。

  与疫情初期相比,人们的心态和公共医疗体系的准备程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新冠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全世界的医疗部门均措手不及,治疗方法不清楚,医疗器械严重短缺,各国先后发生了医疗“挤提”状态。

  数月后,人类对疾病医治手段已经清晰,呼吸机、负压病床不再短缺,于是患者死亡率大幅下滑,如果没有基础疾病,新冠疫情的致死率与大号感冒大致接近。

  但是如果没有疫苗问世,新冠疫情可能维持数年的蔓延期,直至群体免疫达成。这是经济所无法承受的,就业和财政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疫苗,是全球经济恢复正常的定海神针。

  根据WHO数据,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60余款疫苗进入测试阶段,资金投入至少67亿美元。疫苗研发大致循着灭活、减毒灭活、病毒样蛋白质、RNA、DNA、病毒载体、蛋白质亚基载体几条思路前进,其中灭活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和蛋白质亚基疫苗有较大的进展。笔者预期,今年第四季度起码有两种疫苗通过三期试验和监管审批,证明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问世,明年下半年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应该有逐渐增多的人口拥有抗体,群体免疫达成第一阶段目标。

  疫情,是unknown unknown(不可控的不确定性),经济衰退,是known unknown(可控的不确定性)。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这场经济衰退的一个转折点,全球经济不可控的不确定性逐渐向可控的不确定性转移。尽管经济活动还会有许多障碍和掣肘,经济开始变得可量化,就业市场变得可量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比较容易把控。那时候,全球经济的后疫情时代,应该说才真正到来,不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据报美国只有30%的人口愿意接种疫苗,相信疫苗是“比尔·盖茨奴役人类”的美国人不在少数。

  在经济活动恢复上,中国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明显落后。

  人流管制措施一旦开放,经济指标会有一个初始的急剧反弹,那是从极端状态下的反弹,环比增长往往非常惊人。但是经济活动恢复到七至八成之后,接下来的复苏路途漫长遥远,更多反复。疫情对部分就业的打击,可能是永久性的。停顿会使一些人失业,也会使许多企业的现金流受到冲击,有些企业甚至面临破产,接下来是信用坏账等金融难题。

  中国的经济数据在下半年会有较强的表现,其他国家则在初始反弹之后困境依旧,只是随着疫苗的推广,不可控不确定性逐渐下降,全球经济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恐怕是3—4年后的事情。

  为了防范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美国联储可能会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很久。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增加3.5万亿美元增量;新冠危机中,美联储花了三个半月就扩表接近3.5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环境最差,服务业七成工人收的是时薪,多数人储蓄几乎为零。美国政府的紧急救援计划是停不得的,所以今年的财政赤字预计将超过GDP20%以上,明年的财政缺口仍然大得惊人。为支持政府救灾,联储的QE根本没有可能停止,国债的利率还必须足够低来维持山姆大叔的偿付能力。这就制造出巨大的美元流动性,史无前例的流动性。

  由于实体经济不景,货币当局制造出来的流动性并不能被实体经济所消化,巨额游资滞留在金融市场,美国国债大升,美国国债更是暴涨,太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美国S&P500突破了二月份的高位,NASDAQ更是一骑绝尘。2月份美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市场与今天相比却是云泥之别。让联储纠结的是,企业获得了流动性,股价升了,企业却不加大投资力度,资金用来回购股票或收购其他企业,这些并不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对实体经济的帮助不大。

  欧洲、日本的情况与美国大同小异,只是货币政策没有联储那么疯狂。但是美元是国际储蓄货币,游资不仅在美国,也在其他地区制造出金融价格上涨。这种上涨似乎和企业盈利、经济环境关系不大,太多的钱总要寻找出路。

  笔者相信目前世界正处在K-型复苏。新冠疫情的暴发,触发了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同步暴挫,形成“K”字左边的一竖,接下来就是资产价格与经济形势的差异发展,金融价格迅速回涨,实体经济则在初始反弹之后后继乏力,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的分道扬镳,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写下重重的一笔。 

  2020年8月26日于香港

  (陶冬个人简介:瑞士信贷私人银行亚太区副主席、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中国地方债危机作出过前瞻性分析和预警。先后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自1994年起长驻香港。)

  【编辑:叶军 王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