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以课题项目论成败,是形式主义做派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0-06-11 14:47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顾建明

  如今,大多数高校管理规定,教师职称进升、人员考核,必须拿到相应级别的国家课题项目,不然一票否决。这种评价办法迫使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填表格、串圈子、争取项目。上个暑期,一高校教师微信群里,有人调侃道:“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争课题。”一个假期下来,大多数教师都在为填写课题申请表揪头发,但较少有人忙于备课。

  不否认,高校在管理上强调教师争取课题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大家重视科研。然而,把课题级别视为必要条件,则不太合理,没有争取到课题项目的教师将如何进步?谁来潜心教学,谁来认真建设学科?

  课题项目对国家建设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获得课题立项就有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只有在科技上获得创新,在学术研究中做出了实际贡献者,才算是有成果与水平。而且,国家课题项目也只是关涉有限范围的科技与学术问题,不能囊括全部。在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创造知识、改进技术、建设学科方面,教师们还有更为广阔的领域。显然,对教师考核与职称进阶的绝对化课题项目要求是不合理的,是粗暴的形式主义做派。

  一旦课题项目成为高校教师获得社会权益的必要砝码,课题项目也就会在学界的名利场被经营起来,从而滋生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跑课题等。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课题项目结项,而实实在在有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占比有多大呢?把课题级别当作评价标尺,其刻度越清晰,越会拧偏学者们努力的方向,阻碍学术研究的发展。

  取消教师考核与职称进阶中,对相应级别课题的硬性要求,不以课题级别论成果与水平,消除教师们争取课题项目的焦虑,才能让他们从容淡定,潜心教学,认真建设学科。

  做国家课题是好的,自主进行学术研究也是好的。真正的学术进步、科技创新和知识创造一定是在克服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管理机制下,在较为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中,由追求实质性成果的学者们来实现的。良好的高校教育,也一定是由潜心于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教师来成就的。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 :李尔静 毕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