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政府过紧日子,当下尤需精打细算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0-06-07 11:4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田祚雄(武汉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政法所所长)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

  据悉,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14.3%,降幅创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新高。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武汉市,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降47.58%、44%,下降幅度之大十分罕见。

  “看来,今年真的要过紧日子了!”甚至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担心,“下半年,是否会面临着降薪的可能?”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并明确表示要推进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扩增量。强化财政公共属性,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国家财政部长刘昆明确表示:“工资等刚性支出是给予保障的,机关的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这,给怀有降薪之忧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

  二是调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三是减支增效。中央政府带头缩减开支,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项支出精打细算、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一般认为,政府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支撑其运转的收入只能是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也即通常所说的公共财政。通过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支出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现代政府是有限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又必须是有为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其所当为、必为之事,而将其不该为、为不好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既是有为政府还必须是有效政府、高效政府,必须追求决策高效、执行高效、服务高效;既要是廉洁政府,更应是“廉价政府”,即以最小成本投入产出最大效益、最优服务的政府。换句话说,公共财政支出必须追求高绩效,变大水漫灌为精打细算,政府必须学会过紧日子。

  对武汉来说,政府过紧日子并不是筹办世界军运会后的应激反应和逻辑延展,也不全是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导致财政收入缩减的被动之举,“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人民群众过好日子”,是现代政府运作的基本常态和原则,特别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尤其如此。

  政府如何过紧日子?笔者以为,应努力做到“五精”:

  机构要精简。应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编制研究工作,巩固并优化党政机构改革的成果,特别是要加大各单位内部机构改革“关停并转”力度,努力解决内设机构“上下一般粗”问题和“动辄增机构”冲动。

  人员要精干。人力资本是最宝贵的资本。但现在的普遍现象是人员紧缺与冗余并存,编制空缺与大量借人并存,甚至有以服务外包名义外卸基本职责的现象。故应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能设置,严格年度绩效考评,努力解决人浮于事、苦乐不均、退出艰难等问题。

  决策要精准。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特别是今年要谋划“十四五”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应努力避免决策失误、规划失误带来的损失,要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和效应。

  管理要精细。公共财政,一厘一毫皆民脂民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各级政府机构应养成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习惯,从细微处着手节俭,如提倡文件材料双面打印、开会自带水杯纸笔、鼓励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等;向精细化管理求效,如整合各类信息平台资源,打通信息壁垒,避免“家家建平台、户户不共享”弊端。其实,“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小小改变节约甚巨,公共行政的绩效意识、成本观念必须牢固树立与践行。

  服务要精致。公用经费可以缩减,但公共服务质量不能缩减,习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公共服务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服务为先理念,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让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出切实的治理效能。

  【编辑:叶军 王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