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萌( 浙江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近日,“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3月19日 界面新闻)
据媒体报道,3月17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该微专业学制一年,招生对象为西南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学分24学分,学费1920元,课程计划里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对此,有网友质疑,教育部门怎么批准高校开设这种以考公务员课程为主的专业?也有网友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对社会并无益处,且导致公务员考试更加激烈”,更有网友批判道“这已经是一种功利取向了”。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实际上,所谓“微专业”,就是指学校自主设立的一些小而灵活的专业,学生在学习原专业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个由5至10门核心课程、20个学分左右的课程模块组合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个微专业既不在学信网上备案,也不授予学位,只是一类选修课程体系。从此角度看,
西南大学这次因开开办“微专业”冲上热搜,主要还是这个专业名称与当下“考公”这一热门话题产生了联系。
而其实,创办微专业,是高校贯彻和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探索,一方面,既有利于克服高校传统上专业设置比较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连接不紧密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新兴产业态势的需要。
同时,结合当下就业形势来看,报考公务员是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角度看,西南大学这次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无可厚非。而且,相较于一些辅导机构动辄上万元的学费,高校开设的微专业收费便宜、经济实惠,能帮考生节省不少费用。另外,课程计划里不仅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公务员相关课程,还有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化史、创新哲学导论等历史学相关内容。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系统了解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与考试形式,也可以更为全面地为学生提供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如此来看,该微专业的开设也并不单纯围绕公务员考试进行,而是旨在注重对学生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提前开展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学习诉求的一种现实回应。
当然,有的网友担心,开设这样的微专业,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还需谨防提升大学生能力的微专业变成以应试为导向的功利化的应考专业。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对此,对于高校来说,开设什么样的微专业,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但要让微专业起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成效,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推出。更为重要的是,开设微专业要避免急功近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在通识教育与系统的专业教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各自专业中学有所成,而不只是引导学生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公务员应试技巧的训练上。
言而总之,微专业作为大学里的一种学习方式,并无特别的导向,只是学校对部分学生需求的一种回应。如何办好“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这个微专业,希望有关高校认真对待,谨防把好事办歪的同时,公众也不妨对待一种新生事物多一些理解和支持,某种程度,这也许比简单地冷嘲热讽、一棍子打死更值得探究。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