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文化自信要用好外语这一工具|长江评论

长江时评 > 100℃

2022-09-26 17:1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这两天,教育部对“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回复引发网络热议。降低英语学习比重的呼声近年来一直有,教育部在此次回复中说明,目前中小学外语课时的占比已经低于语文等学科,也低于体育与健康学科。

  外语学习比重引发讨论,反映的是中国人对外语学习目的的重新思考。


图源视觉中国

  近代中国一度因为“闭关锁国”而山河破碎,“睁眼看世界”成为进步之声。近百年来与西方现代科学交流中,中国常常处于学习者的位置,正如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一度处于追赶者的位置。百年来介绍到国内的西方著作,从种类到数量都极其惊人,“西学东渐”是很长一段时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

  而今,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势在必行;加快形成中国话语体系,形成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发挥中国力量,在推进人类文明中贡献中国智慧,都需要外语这个沟通和交流的工具。

  坚定文化自信与外语学习并不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用好外语这门工具,一方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真正的自信,既要反对妄自菲薄,也要反对妄自尊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多年,在人类文明中惟一绵延至今,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中极强的生命力,也来自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文明发展逻辑链,也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特质。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公”、“美美与共”的博大理想,当下中国在奔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时,在全世界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胸怀和远见一脉相承,也正是强大自信所在。

  【编辑: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