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数字经济时代,博物馆是一个真正可发掘“宝库” | 长江评论

长江时评 > 100℃

2022-05-19 09:2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博物馆叙事中,人们常说的是“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当前,“云参观”兴起,短视频平台成为博物馆界的一个集中展示平台,使博物馆教育、传承功能在实现形式上发生重大变化。

  这还不是全部。去年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舞蹈,将古典名画、壁画中的人物服饰、舞蹈复活到河南博物院等现实场景中,一时风靡全国,其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次。今年央视春晚的光效舞蹈《富春山居图》,则是复活了同名中国古代名画,也是得到业内和观众交口称赞。

图片来源:长江头条

  现在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各种可能性是前所未有的,文物正在进入“数字化生存”阶段,其文化属性与其深度绑定。以前是文物以视频形式展示、以视频形式上网,许多博物馆都推出短视频内容;而现在是3D数字化,观众不仅可以看见3D效果的文物,而且可以从任意视角观赏,甚至可以进行测量。至于有些文创公司推出的文物复制品,连文物的缺损、锈迹、包浆都可以做得很逼真,而其定价已非“仿制”可以比拟。

  文物的“数字化生存”除了数字化展示、复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素材,在文艺节目、文创产业,乃至“元宇宙”中成为元素符号、创作灵感,甚至被直接移植为人物或场景。最近有报道称,某网站上每月都有约4000多个虚拟主播开播,其影响力也甚重。假使历史名人按绘画上的形象“复活”在直播节目中,其传播效果是否又将升华?

  过去我们说博物馆是文化宝库,现在这一宝库不仅是文化意义的,也将具有经济与产业意义。开发文物的经济与产业价值,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双重赋予,让收藏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在人们的日常文化消费中。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