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时评丨从3000万到0,了不起的壮举来于70年的“愚公移山”

长江时评 > 100℃

2021-07-05 15:3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意味着,中国这样如此体量的大国,近14亿人口,从2017年以来已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如世卫公报所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0,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这个“了不起的壮举”放在全球的背景下更能看到它的分量:2019年全球估计发生2.29亿疟疾病例,死亡40.9万例,正因为如此凶猛,世卫组织把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放到历史的背景下更能看到它的曲折:新中国建立前夕,约有3.5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占当时全国人口的70%,每年发病人数估计超过3000万,病死率约达1%。

  在评价中国战胜疟疾的历程时,不论是国内的专家,还是世卫组织的专家,都异口同声提到,中国最重要的经验就在于“不懈努力”。不懈努力,更形象的说法就是愚公移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把“除害灭病”作为国家头等重要工作任务。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从1953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县都建立起卫生防疫站,到“大健康”理念推进……这些都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与组织管理,是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坚持不懈。

  具体到疟疾防控,从清除垃圾、疏通沟渠、填平洼地、改善饮水、处理粪便、捕鼠、灭蝇、灭蚊、灭蚤和灭臭虫等的爱国卫生运动,到广大农村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和改造环境的“两管、五改”措施,再到“门前三包”(卫生、秩序、绿化)和“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搞门前卫生、自搞门前绿化,统一规划联合集资)的城市改造和管理,无不从生产生活环境入手,从源头治本;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到提出“蚊虫综合治理”理念,到探索总结了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式(疫情报告1天内,病例复核与流调3天内,疫点调查与处置7天内。“1-3-7”工作模式作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及边境地区的“3+1防线”,无不与疟疾长期较量、正面硬刚,标本兼治。

  ​自6500年前疟疾暴发于非洲,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疟疾一直就是人类健康之痛,防控、战胜、消除疟疾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神药可救,只能靠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治疟”经验正好证明,捍卫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之战,只有不怕困难、毫不动摇,结硬寨、打硬仗、啃硬骨头,探索与创新适合自己国情的路径,才能真正将愚公移山的神话变为现实。

  【编辑:余淮 童润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