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时评 | 中国强起来将成就大学的崛起

长江时评 > 100℃

2021-04-21 16:2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作者:杨于泽

  在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19日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他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种更为迫切的需要,给中国的大学注入发展新动能。

  这种新动能在高校预算增长上就表现出来。比如前不久公布的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预算排行榜上,清华大学以317.26亿元居首,浙大、北大也都在220亿元以上,年度预算超过100亿元的共有13所。其中北大新增预算就达到30亿元,增加额过10亿元的则有7所。据教育专家分析,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现在中国不少高校的预算实际上已经超过部分美国同行了。

  资金对于高校来说很重要,但真正推动中国高校发展的不是金钱,而是国家和社会对知识与创新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的大学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一开始就服务于国家近(现)代化的目的,比如清末设立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强”,张之洞1893年在湖北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专门学堂干脆就叫“自强学堂”。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推动了中国大学的设立,也推动了大学的发展。

  新中国的大学教育,大致分成三个不同发展台阶。改革开放以前,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工农业经济体系,自然也要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于是大量建立综合和专科大学;改革开放以后,这是“中国制造”崛起阶段,大学为国家源源不断培养了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现在中国正在实现由“富”到“强”的转变,需要科技创新和大量创新型人才,大学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大学与国家发展是一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某些人片面鼓吹的,说中国的大学教育、科研水平不行,所以国家前途堪忧。这种错误的观点明显是把高水平大学设定为国家发展的前提,似乎大学是可以先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高水平起来。实际上,世界上就没有现成的高水平大学,比如美国的大学是在“二战”后美国崛起后才崛起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大学水平高起来的动力。

  中国发展需要大学支撑,意味着国家要加大对大学的投入,还意味着对大学提出需求,这些需求和投入一起转化为大学发展的新动能。中国“强起来”,意味着中国的创新能力领先于世界、产业链处于高附加值的国际中高端。高附加值本质是高科技、高知识和高创意含量,这一切离不开大学的新知识、新思想与创意的不断产出,包括相应人才的培养。新需求产生新供给,为了实现这种新供给,大学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

  今天,中国处于走向“强起来”的关键时期,好的大学,某种意义上就是“国之重器”。中国从大国变成强国,将成就中国大学的崛起,大学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编辑 李尔静 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