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长江时评 | 单季打平,看到数字背后的“ 新武汉”

长江时评 > 100℃

2020-07-22 15:5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 叶军

  作为疫情暴发的“风暴眼”,一个千万人口级的大城市,GDP万亿级的巨量经济体,疫后经济会不会一蹶不振?面对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武汉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二季度,武汉经济逆势反弹,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作为最早出现疫情的武汉来说,单季打平可谓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李扬说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甚至要比战争更加严重”并非空穴来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4.9%的萎缩。而中国可能成为今年唯一增长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之后,这一负转正来之不易,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国家应对疫情的综合能力,为世界带来希望。而武汉疫后交出的这一经济成绩单,可以说是3.2%中的重要构成,体现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担当与贡献。

  武汉是中部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2019年,武汉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八,约占全国1/61。在汽车、光电、医药、钢铁等诸多领域,武汉都是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上的一环。如果武汉经济后继乏力,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必受到牵累。在疫情阻击战中,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而在疫后重振的经济保卫战中,一样也是如此。

  受疫情影响,武汉推进复工复产稍晚于全国、全省,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大于其他地方。疫情稳定之后,长江流域的汛情又牵扯人心。考验接踵而至,武汉经济却突破重围,最终实现强势反弹。

  一方面武汉在历史上长期是商业大都市,对经济的看重其来有自。它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的领头羊。虽然遭受疫情,但武汉市积累多年的经济底蕴,持续向好、蓄势腾飞的发展势头仍然保有。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疫情趋稳后,国家强力推行防疫与复工并行的宏观方向,并出台一系列对武汉的扶持政策。

  同时,逆境中主动作为也是武汉经济反弹的重要原因。3月13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就通过“点对点”包车,将武汉远郊区900余名员工接回。3月下旬,员工们就保持安全距离复工了;在变局中谋新局,一批健康行业、生物行业脱颖而出;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疫后经济的恢复和重振,对武汉经济的抗挫力是一次大演练,对影响武汉经济的社会各层面环境也是一次大整合。单向打平的数字背后,是武汉从管理者到企业不计险难、努力跋涉的过程,体现了武汉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通达应变的能力。可以说,武汉为疫后经济重振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和一种抵达路径。

  疫后重建是一个大课题。除了经济复苏,武汉最近好消息不断,六家医院同时开工建设,影院归来第一天,看电影的市民就破6万,第一个跨省旅游团来到武汉……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夯实筑牢、烟火气重回身边,点点星光汇聚,说明武汉正在一步步跨越重创,过去的生活正在回归,甚至新的美好正在被慢慢创造出来。

  著名经济学家张燕生说:“对于世界来说,武汉克服疫情带来的重创,绝处逢生,触底反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武汉,将会给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单季打平,令人难以忘怀的不仅是亮眼的数字,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启示。那就是武汉人在灾难面前、仍不懈追寻美好生活的那股百折不挠,不认输、“不服周”的劲头。它是让人走出阴霾的巨大能量,也是推动人迈向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它将驱使武汉人,不论外境如何,都向上向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新生活,也会鼓舞和振奋那些尚处磨难和坎坷中的人们,给他们带去战胜苦难的信心与希望。

  【编辑:卢士昌】